《120年·120帧:银幕光影重塑衡复记忆》展览现场武康大楼模型。 受访者供图
“‘武康康’是我最近买过的最可爱的挂件!”10月3日下午,来自湖南怀化的游客卢小姐与母亲在位于武康路393号的老房子艺术中心看展时,在文创店一眼相中了以武康大楼为原型的毛绒挂件“武康康”,买了2只打算带回家跟好朋友分享。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恰逢徐汇第十二届复兴艺术节举行,本次艺术节围绕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以“光影风华,衡复乐章”为主题,在9月20日至10月12日期间于老房子艺术中心和夏衍旧居举办两大主题展,联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60余家商户和文化体验场所开展消费联动。
“武康康”毛绒挂件 舒抒 摄
位于老房子艺术中心一楼的《120年·120帧:银幕光影重塑衡复记忆》作为主打展览,在长假前2日共吸引超过1.2万人次观展,带动中心二楼《上海1924:武康百年VR奇幻之旅》VR(虚拟现实)互动体验也异常火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沉浸在20多分钟的观演与互动中,感叹“像亲身经历了上海的百年故事。”
通过开发全域场景、运用数字技术探索展陈创新,复兴艺术节在给五湖四海的游客留下一段关于上海的美好记忆时,也带动更多文旅商体展主体积极联动,激活消费新动能。
10月3日下午,武康路上人流如织。 舒抒 摄
历史以年轻方式“打开”
在《120年•120帧:银幕光影重塑衡复记忆》策展人姚蕴格看来,展览之所以受到欢迎,与创新的展陈形式有密切关联。
借助AI、VR和3D打印等技术,展览呈现了武康大楼、密丹公寓、卫乐公寓等3栋衡复风貌区内知名历史建筑的3D打印模型。运用AI修复技术,还原了老电影中与上海风貌区的老马路和市民生活相关联的场景,既能让本地市民迅速产生情感连接,又能让外地游客循序渐进产生探索上海城市风貌的浓厚兴趣。
10月3日下午,《120年·120帧:银幕光影重塑衡复记忆》展览现场。舒抒 摄
10月3日下午,《120年·120帧:银幕光影重塑衡复记忆》展览现场。舒抒 摄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许多游客都对AI修复还原的老电影场景流连忘返。姚蕴格介绍,电影场景的选取和复原并非易事,整个展览的策展和制作周期长达半年。以一幅反映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宴会场景的照片为例,黑白胶片电影加上宴会场景中有上百名演员参与,想要辨认出宴会场景究竟是在何处拍摄颇为困难。但这一场景又恰恰是反映当时上海社会市民社交场景的代表性片段。
邬达克吕西纳路自宅室内,复原参考。 受访者供图
武康大楼转角公寓3D打印户型模型。 受访者供图
为此,策展团队在大量翻阅上海老洋房相关历史档案、实地走访历史建筑,尤其是借鉴邬达克留存的私宅建筑档案后,将史料整理成数字化文档“喂”给AI进行场景生成,这才有了如今鲜活的宴会场景复原。
从轨交站“始发”的好奇
作为上海电影文化最浓郁、电影艺术人才最集中、影视演出机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在衡复风貌区举办银幕光影展的优势还在于,观展结束后走出展厅,观众目之所及的城市街景恰好是中国“城市电影发展史”的一部分。
夏衍旧居 舒抒 摄
《笔耕银幕·光影铸魂——纪念夏衍诞辰125周年》展览现场。 舒抒 摄
位于乌鲁木齐南路的夏衍旧居是《笔耕银幕·光影铸魂——纪念夏衍诞辰125周年》纪念展的主会场,展期持续全年;展览另一分会场创新设置在了轨交龙华站的地铁长廊中,展出至11月底。
《笔耕银幕·光影铸魂——纪念夏衍诞辰125周年》展览现场。 舒抒 摄
记者看到,夏衍旧居主展场内呈现了其历年参与编剧的电影戏剧海报、作品登载的杂志、报纸和书籍以及结集出版的影剧剧本、评论文章、文集、选集等。展厅内可以看到《狂流》《风云儿女》《林家铺子》《祝福》《秋瑾传》等家喻户晓的电影剧本,《炭坑夫》《上海屋檐下》等话剧剧本以及报告文学《包身工》等传世经典作品的首刊、海报和剧照,基本囊括了夏衍近70年电影戏剧创作生涯的重要代表作。
《笔耕银幕·光影铸魂——纪念夏衍诞辰125周年》展览现场。 舒抒 摄
展览策展人、衡复投资文化事业部负责人徐欢介绍,此次夏衍展两个展场各有侧重。主展馆重在回溯夏衍在不同时期的文艺创作活动及革命战斗轨迹;龙华地铁站的展厅回顾了夏衍在上海生活、工作、创作的30年历程,吸引市民游客产生前往衡复风貌区到夏衍旧居进一步探索的好奇心,了解这位中国戏剧名家辉煌的创作生涯。
国潮过了百年还“很潮”
今年,复兴艺术节还积极联动60余家商旅文体展相关的精品商铺和文化体验场所,让市民游客在观展打卡之余,可以到武康路393号旅游咨询中心领取风貌区打卡地图,兑换艺术节吉祥物“复兴猫”的冰箱贴盲袋、音昱听堂下午茶5折券、百年国潮美妆“双妹”的中小样尝鲜组合、建业里嘉佩乐酒店的水疗体验等丰厚奖品。
“双妹”建业里快闪店。舒抒 摄
艺术节开幕式上,徐房集团宣布与“双妹”和“凤凰”两大国潮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在衡复风貌区内呈现更多国潮品牌的创新探索。
双方合作的第一个“样本”很快出炉——国庆长假至10月中旬,双妹在建业里开设了临街快闪店,店内不仅有双妹最新推出的气垫、与观夏合作推出的护手霜等新品,顾客还能穿上店内准备的旗袍,在灯光璀璨的落地镜前拍照打卡,仿若双妹品牌logo上身的两位优雅的“上海囡囡”。
“双妹”建业里快闪店。舒抒 摄
双妹品牌负责人陈欣表示,作为拥有超过120年历史的国货品牌,双妹一直在求新求变。一方面,品牌近年来持续推出新品,不断焕新“玉容霜”等经典产品的功效实力。另一方面,品牌在上海田子坊、上博东馆相继开出线下店后,此次与复兴艺术节深度合作,希望结合衡复风貌区内人文历史与时尚潮流交织的气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双妹的品牌与产品。
让历史风貌区变年轻
想要变年轻的不只是百年国货,还有历经百年风雨的风貌区本身。
10月3日下午,记者在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文创店内逛了20分钟,就遇到店内工作人员两度提着装满“武康康”毛茸挂件的袋子前来“上新”,马上有游客紧随其后,上前围着货架“挑脸”——选择一个表情最让自己中意的“武康康”带回家。
毛绒挂件“武康康” 舒抒 摄
武康大楼IP文创衍生品 舒抒 摄
单价69元、以武康大楼为原型的“武康康”卖出了堪比迪士尼“七宝”和jellycat的“顶流”气势,背后是人们对“武康大楼”IP的广泛认知以及对其文创衍生品开发成果的认可。
同样结合武康大楼IP开发的VR体验项目《上海1924:武康百年VR奇幻之旅》,票价为两人一组168元,场地可同时容纳4人戴上VR头盔一同探索,长假期间吸引不少亲子游客和三五成群的年轻人结伴体验。
VR体验中复原了张爱玲故居的“星星沙发”,体验现场也放了一个沙发,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坐在这个沙发上。受访者供图
姚蕴格所在的“第贰联结”工作室既是“120周年光影展”的策展方,也负责开发了“上海1924”VR项目。她介绍,此次复兴艺术节全新呈现的升级版“上海1924”,将场地从原先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一楼的大型无柱空间迁移至中心二楼的跑马廊。虽然空间维度略有变化,但项目开发团队花费了更多精力,将现实物理空间精准映射至VR场景中。
VR体验中复原了张爱玲故居的“星星沙发”(图左侧),现场也放了一个沙发,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坐在这个沙发上。受访者供图
张爱玲与姑姑张茂渊在常德公寓的住所,复原参考,“星星沙发”很有名。受访者供图
于是,观众在沉浸式体验时到了“张爱玲沙发”的环节,眼前的VR场景和实际物理空间中观众的脚边都会出现一张沙发,此时观众便可顺势坐下,在虚实之间同步体验张爱玲坐在常德公寓沙发上阅读、思考的情景,与这位传奇作家“神交”片刻。
“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对历史研究和展陈设计都带来了巨大改变,让展览不再只是‘掉书袋’,而是变得更好玩、有新意,也让人们留下对上海历史风貌街区、对上海人文底蕴的更鲜活记忆。”姚蕴格说。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