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伊始,一大波教育惠民新举措正式落地,为万千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从学前教育到特殊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学生健康保障,这些政策将重塑教育格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学前教育迈入“准免费”阶段: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学前教育迎来重大变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公办幼儿园对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免收保育教育费,民办幼儿园也将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园标准减免相应费用。这一政策预计惠及约1200万儿童,仅今年秋季学期就能为家庭节省约200亿元支出。“准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不仅极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还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让更多孩子能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特殊教育与弱势群体保障升级:特殊教育和弱势群体关爱也得到进一步强化。财政部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力度,安排809亿元补助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约91万残疾学生将从中受益。此外,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均从每生每年2000元提升至2300元,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基础教育提质与学生健康强化: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各地积极落实《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通过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强校提质、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等措施,努力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同时,学生健康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体魄。
新学期的这些教育惠民新举措,彰显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它们不仅为家庭减负,更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让我们共同期待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